「我生平從未見過如此壯觀美麗的景色,也不奢望能看到更好的了。」著名作家霍桑曾這樣贊譽英國最壯觀的羅馬風建築:這個代表了一個時代,癡迷了一群人的藝術形式。而深受彼時文化侵潤的建築大師Balfours,自然讀得懂這種浪漫,正如其所創作的『1933老場坊』,如果編寫一個『上海最美麗建築』,它必然榜上有名。
1933老場坊始建於1933年,出自Balfours之手,由當時蜚聲滬上的余洪記營造廠建設完成。整體建築外方內圓、高低錯落、無梁樓蓋、廊道盤旋、布局宛若迷宮,空間卻又次序分明。
「算得上是建築藝術與生產工藝完美結合的典範」賴建安說,他們的新作J3 space就位於這之中。
J3 space是一個集辦公、商務會談、路演及展示為一體的多元化租賃辦公空間。不同於相對嚴肅的大公司,極力營造一種時尚輕松的印象:以灰為屏、以色為繪,應桃紅·明黃繪製出LOFT文創空間的獨特意蘊,並用女性柔美刻畫之,活「悅」青春。
室內環繞中心吧臺展開設計,附屬兩側的環形動線,在保持原有建築不被破損的前提下,鮮活的色彩和水泥的質樸構成了空間裏最純粹的所在。
灰色的座椅、深色實木、澆築式水泥,以及一些家庭景觀植物,將現代的簡潔發揮到了極致。
此外,新舊穿接亦是這裏的一大亮點。 頂篷、立面和地面,門、窗的設計也保持著統一,頂篷的桃紅線管與手繪流體藝術地面,加上蒙德裏安式的吊燈,盤活了整個空間,拉升了office格調。
「富有生命而靈動自然,仿如吹來的陣陣清風,無形中感受置身其中的清涼,無非是一種全新的辦公體驗」 賴建安說。
設計不是一種技能,而是捕著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力。要考慮的根本問題也不是形式、空間域形象,而是體驗。真正的設計途徑均來自一種體驗,重要的不是讓對方去明白,而是驅動那顆想要明白的心。
接待與吧臺區緊密相聯,也是整個空間的分割軸線,利用桃紅,明黃點綴空間,形成鮮明對比,給人豁然開朗的感覺,亦不失時尚。
裸露的天花、未經裝飾的水泥地板、縱橫交錯的線,這些經典元素帶給人的是意猶未盡的感覺。
緊鄰吧臺區的是兩間會議室,利用鋼琴鍵移門加以區分,虛虛實實、相得益彰。傾聽著鋼琴鍵盤的韻律,瞬間將這美妙的韻律作為元素有選擇的運用在室內空間設計中,打破固有的空間結構模式,形成新的分割組織構成,更重要的是同時也滿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。
大面積的玻璃窗,可開啟的臨街窗戶,促進室內外空氣的對流,讓陽光和空氣自然流動,在上班之余也可享受大自然的恩賜。
這似乎也於無形中折射了設計的價值所在:既可以突出實用性,又能在恰當運用元素的前提下,構成一種新的生活方式。從藝術角度而言,也能譜就出別樣的審美層次。
所有靠窗的獨立辦公室,均采用玻璃屏風作為分割,讓陽光與空氣自然流通,同時打破了走廊狹長的局限,營造出一種通透的自在。
隱於老建築中,歷史的年輪,文化的底蘊,自然會賜予J3 space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,那是一種現在與過往之間所形成的氣場。無需準確的知會對方,而是讓對方自己進入到既定的世界裏,自己去發現;通過「隱去」來引導「探知」。退而求進、隱而求知、默而求解。
敞開的辦公區位,滿足了人們對自由辦公的追求。裸露樓蓋、舊式盤管,配合著現代感十足的蒙德裏安式吊燈有序穿插,仿佛樓蓋是背景,而燈成了寵兒,又不至太過張揚。
也許你知道中國紅,但富有層次和詩意的色彩才是中國韻。幹凈利落的線條、靜謐的灰、素簡的白、優雅的棕,它們彼此作用構築空間,共同演繹了獨屬於中國的東方智慧。
弧形玻璃樓梯,不經意引導進入另一個空間,依梯而上進入洽談區,俯視辦公區一覽無遺的展現在面前,登高之感油然而生。
賴建安說:「中國傳統文化提倡「天人合一」,講究效法自然,風水術中推崇的「天圓地方」原則,這也是J3 space的靈魂所在。外方內圓,蘊意中國傳統風水學中的天圓地方,詮釋聯通萬物,大道至簡,三生萬物之理念。」